|
|
 |
红山文化第一瓮 |
 |
在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流域,分布着一种以赤峰市红山命名的原始文化——红山文化。近年来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获得了一系列享誉中外的重大成果,以祭坛、女神庙、积石冢为核心的古国文化和以中华第一玉龙为代表的玉器文化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但是,红山文化的彩陶艺术同样闪烁着古典智慧的光辉。近年,在翁牛特旗三星它拉中华第一玉龙出土地东部的另一处红山文化祭坛上,又出土了一件大型彩陶瓮,这是迄今为止红山文化出土的体型最大的彩陶器,由此被赞誉为红山文化第一瓮。 横空出世 翁牛特旗三星它拉一带,地处科尔沁沙地的最西端和七老图山脉的东端,山地与沙地、湖沼纵横交错,气象万千,自古以来就是水草肥美的丰腴之地。就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红山文化和它的精灵玉龙,大片大片的古遗址群星罗棋布,昭示着废墟下的辉煌。 不幸的是,由于温室效应所导致的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星它拉一带逐渐由森林草原退化成沙地。强烈的风蚀将红山文化的遗址地表土刮走,大量的陶片由于重力作用留了下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陶片堆积层,吸引了大批红山文化收藏爱好者探古寻幽,家住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的著名收藏家张军就是其中的探寻者。 2004年,蹦蹦吐村的一个农民在春耕翻地时发现了许多彩陶片。他被彩陶上绚丽的花纹所吸引,于是把彩陶片拿回家收藏起来,不想被到此地收购石斧的张军无意间发现。张军观察后发现,彩陶花纹和牛河梁女神庙墙壁上的纹饰极为相似,于是就买了下来,并且嘱咐农民如果有新的发现就告诉他。到了秋季庄稼收割以后,这位农民在秋翻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彩陶片,全部被张军收藏。张军将这些彩陶片拼对时发现原来这是一件大陶瓮。他立刻把这些彩陶片送到文博部门精心修复,时过几个月后当他再见到这件陶器时,立刻被这件体型如此巨大,花纹极其罕见的大陶瓮惊得目瞪口呆。这件陶瓮周长竟然达2.05米,高66厘米,这在红山文化的陶器群中可谓是闻所未闻,其器型之巨大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更是独一无二,堪称一绝。它的出现,证明了红山文化的制陶技术在中国原始社会占有极高的地位。 经过考古部门的鉴定,这件陶瓮属于红山文化晚期即后红山文化的作品。 独领风骚 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史前彩陶艺术,在6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周围传播。红山文化的彩陶正是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也是整个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唯一拥有彩陶艺术的史前文化(辽东半岛除外)。在北方草原文化、山地森林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共同交会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艺术,在北方史前文化中独领风骚。 像这件陶瓮上的彩绘图案就是红山文化的上乘之作。陶瓮上的主体图案为四组棱形几何勾连纹,与当今中国流行的中国结(盘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四组主体花纹之间用首尾相随的蛙形动物分割,蛙的造型采用变形几何创作手法,以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和精炼的笔法,艺术地再现了蛙组合图案的神韵。 考古专家分析,蛙类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成堆成堆的蛙卵和蝌蚪遍布湖沼之中,使人类对蛙的生育能力无比崇尚,于是蛙便成为了尊崇的生育神,成为人们希翼家族兴旺的象征。相互勾连的棱形几何纹饰则象征着人们相互贯通,绵延不绝,子子孙孙千秋万代延续不断的意义。作为彩陶花纹母题的陶瓮,以超大的体积和鼓圆的大肚子彰显它的容积特征。因此推断先人们制造这件超大体积的陶器功能绝非实用,而是一件象征生育神的祭器,摆放在神圣的祭坛上供人顶礼膜拜。 在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神的尊崇,往往不惜任何代价去创造一些具有惊天伟力的作品而给凡夫俗子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中国的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等。像这件体积如此之大的陶瓮在当时的制陶技术来说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容积巨大的陶窑,均匀的陶温,而且对陶工的技术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从选料、加工、拉坯、盘筑、整形、上色、构图、运输等环节到入窑烧制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时人们不惜工本烧制如此巨大的器物的动力来表达对神的崇拜。这件祭器所折射的神圣之光历经5000年仍然让后人震撼感动。 源远流长 将蛙等两栖动物作为神灵来崇拜在中国史前文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都曾经出现蛙和同类蟾蜍的彩陶图案,特别是蟾蜍这个外表奇丑无比、大腹便便的动物直到现在仍然被视为神灵。 先秦时期,人们便认为月亮是蟾蜍的居所,月亮称为蟾宫,月光称为蟾光,蟾宫折桂被比拟为科举荣登金榜题名。 蟾蜍所特有的形似孕妇的大肚子以及超级生育能力也被人们尊为生育的神灵。世间千物,有容乃大,蟾蜍肚中所孕育的卵和繁殖能力,成为人类的向往和生活支撑。在红山文化时期所出现的大量大腹便便的生育女神和这件鼓腹大瓮似乎表现了同一思维的价值取向。 蟾蜍外表丑陋,满身癞疥,皮肤含有大量毒腺,在自然界几乎令所有动物生畏,其实它是自然界动物的一种生存保护功能,所以中国民间把它视为神灵的赐予,将它与蜈蚣、蛇、蜘蛛、蝎子列为五毒,是以毒攻毒的保护神,是驱逐邪恶的制胜法宝。民间常制作一些五毒背心,五毒配饰穿在身上以驱魔辟邪,以防邪毒攻心。蟾蜍也能入药治病,是中医克毒祛邪的良药,中华五千年对蛙类等两栖动物的崇拜一脉相传,渊远流长,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三星它拉一线,红山文化的遗址群绵延数十里,是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最密集的遗址群落,其中最大的蹦蹦吐遗址,分布面积达1平方公里,大量的房址和祭坛形成的灰土圈昭示着地下的辉煌。因此在这一带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龙和红山文化第一彩陶瓮绝非偶然,这里很可能蕴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它很可能是红山文化古国的一个宗教中心或者政治中心。世人期待着考古工作者有一天揭开这里的秘团,让埋藏在废墟下的辉煌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