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首 页 蒙药厂介绍 蒙药精品 蒙药文化 缺药登记 在线咨询 蒙药疗法 会员购药 内蒙风情

民风民俗
内蒙风光
历史追踪
盟市介绍
蒙药分类:
内蒙古蒙药精品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风情
昭君葬在呼和浩特不是传说

  坐落在敕勒川中心、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坟,多年来人们议论其真假,各有依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十余座昭君坟的对照和考察,认为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坟比较接近真实。笔者是从文学作品的分析、考古研究的佐证、国外考古的推测、文献资料的透视、百姓传说的认可5个方面讨论而定论的,愿与昭君研究专家学者交流。

  从文学史中发现一个现象:凡作品中歌颂、记叙的人名、地名、山名、水名、名胜、典故等,几乎都是真实的现实反映。文艺作品可以虚构,但是上面涉及的名词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从古至今歌颂泰山的诗文,总不能指责它因为出现在文艺作品中而打入虚构另册吧!庐山有个仙人洞,不能因为出现在诗中就否认它的存在。“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你总该承认黄河、昆仑、龙门是真实的吧!如果这一条成立,那么就可以从歌颂、记叙、哀叹王昭君的大量诗文中,反证昭君坟(青冢)的客观存在。从古至今歌颂一位伟大的女性,从规格、数量、时间上看,王昭君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有些历史人物,只给我们像流星一样的瞬间闪亮,而王昭君则是2000多年香火鼎盛不衰。这一文化现象值得重视。

  歌颂昭君的诗文太多了,笔者只举《王昭君变文》为例。《王昭君变文》发现于1899年敦煌石室,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在这上下两卷《王昭君变文》残卷中,我们从唐朝人(距王昭君出塞800年)的变文中得到这样的信息:“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这几句话很重要。青冢的方位在黄河北,受降城在其两南。

  受降城,汉武帝时,“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太都尉欲杀单于,使人告之汉曰:‘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即兵来迎我,我即发。’初,汉闻此言,故筑受降城”。受命筑城是汉朝将军公孙敖,这座受降城,因筑在光禄塞、五原塞北,因此历史学家称之为“塞外受降城”,现坐落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

  塞外受降城离黄河太远,而城的东北处确曾有大敖包数个(笔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去看过,现不知在否),是否是昭君坟不得而知。但是唐人说唐事儿,变文中说的受降城当是唐代张仁愿所筑的西、中、东3座受降城。西受降城在现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西柳树泉村,早年被洪水冲毁,只残留城墙一角,后迁城到乌梁素海畔。中受降城在包头市九原区西。东受降城则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

  这座东受降城的方位,恰好与变文中说的“西南望见受降城”吻合。“黄河北”大致也说得过去。

  正因为如此,呼和浩特的昭君坟,历代饗誉不衰,成为文学大家们歌颂朝拜的圣地!

  其次,呼和浩特的昭君坟虽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由于敬畏等种种原因,从未挖掘考证过。据考古学家陆思贤透露,1961年,内蒙古文物队(陆思贤时任文物队文物保护部主任)曾经对昭君坟有过一次考察。在他写的论文《从考古看土默川平原的盛衰》中说:“昭君墓这个大封土堆,确定是在西汉中晚期垒砌成的。1961年秋天,内蒙古文物队考古专职人员,为解决昭君墓的时代问题,做了全面观察踏查。”“当我们登上这个大冢的顶部,俯视四面,隐约地可以看出是覆斗式,这是汉墓封土的标准形式。观察周围夯土,分层明显,是人工堆筑而成。最后在东坡发现了中粗绳纹瓦片、青灰色胎绳纹陶片,是标准西汉中晚期的遗物。因此做出判断:所谓昭君墓,是西汉中晚期人工堆砌的一个大土台,下限不到西汉末年。在这个大土台上曾经有过附属建筑与当时人们的活动。可以做出结论:昭君墓,与王昭君生存或者死亡的年代是相符的。”

  王昭君去世年龄历来说法不一,一说二十四五,一说五十几岁。从变文中看,昭君去世后,汉哀帝曾派史节吊唁。汉哀帝乃汉元帝的孙子,其年号为建平,恰好在公元前6~1年。这就距公元前33年的昭君出塞大致相当,可以推断昭君活过了50岁,处在西汉的晚期。时间、方位都证实了呼和浩特昭君坟的可靠性。

  再次,蒙古国、前苏联的考古资料也从侧面印证,至今国外(原匈奴生活、埋葬的地方)尚未发现昭君坟。

  《汉书,匈奴列传》中说:“其送死,有棺槨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千百人。”王昭君虽然在婚俗上从了“胡俗”,但是死后却不可能殉葬。

  著名历史学家林干所著的《匈奴墓葬简介》中说,1961年蒙古国学者道尔吉苏荣出版了专著《北匈奴》,“作者在书中等于把近数十年来漠北匈奴墓葬的发掘和出土情况作了一个综合报道”,从挖掘出的石椁墓、木椁墓、普通墓、贵族墓共850个墓葬中,我们盯住了公元前2~1年的贵族墓,因为从时间和身份看,与王昭君去世的时间不离左右。其中最大的6号墓发现,一块彩缎引人注目。彩缎上锈着花草树木,学者鉴定为我国的工艺品,时间属东汉。还有一块赭绿色绣有金黄色图案的缎子,图中有一人骑马在云中翱翔,上边还有仙境、皇等汉字。可惜学者断定图案中人物,与黑海北岸出土的斯基泰人金银器上的人物完全一致。另外在一件羽觞杯底上有上林及建平五年等汉字。上林当指长安皇家园林上林苑了,建平是汉哀帝年号。按唐变文内容看,昭君故去,哀帝曾派使节吊唁,这个羽觞杯,难道是那个时候带去的吗?可叹的是墓中没有发现有关女性的蛛丝马迹!

  人们知道,盗墓贼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出名的。据调查,在蒙古国、俄罗斯境内发掘的匈奴墓,大部分被盗过!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事实,迄今为止,还没听说(哪怕是传说)哪个盗墓贼挖出了昭君墓的消息。因为一旦真的挖盗昭君墓,那无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无异于在金字塔发现了法老或者艳后!中国历史上诸如吕后、窦太后、慈禧太后的墓被掘盗,都曾轰动一时。作为宁胡阏氏的王昭君一定不能一埋了之!

  昭君坟的出现,反映出汉匈两族的和睦关系!

  一是,从叫昭君坟的十余处地址看,大体排列在阴山之南一线。这是因为从历史上看阴山就是漠南、漠北的自然分界线。从历史上陆续发现有单于和亲、长乐未央的汉砖、汉瓦的地点看,连起一条线,即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一线,这正是光禄塞、五原塞的前沿,也是民族互相渗透、交融的地带。选择这样一个地带埋葬昭君是有特殊意义的:可以南望娘家、北顾婆家!

  二是,有些野史记载昭君临终有遗嘱,要埋葬在呼和浩特的大黑河畔。历史上汉元帝是让昭君等5位女子出塞的,昭君故去,另外几名女子的想法是什么呢?她们一定积极按昭君的遗嘱办!这是个合情合理的推断。因为昭君出塞时,呼韩邪的大小老婆已经有一大堆。昭君受宠,原先的妻妾就没有一点愤愤然的醋味儿?昭君生下的儿子为什么被杀了?昭君是伟大的,但是不能伟大到不想亲人的地步。亲儿子已死,她还有什么留恋?遗嘱让自己葬在靠近汉朝的地界有什么不对?

  说到此,我讲一个故事。1965年我到巴彦淖尔狼山北的杭盖戈壁公社抗灾保畜。一老牧民告诉我,在公社东边10余里有个巴特尔敖包,是李陵碑所在的地方!老牧民当时70多岁,是队长巴音松布尔的岳父。我一听,觉得传说归传说,附会而已。虽然去探查了一下,不过一个土包山岗!谁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地方志上看到一则记载,又勾起了巴特尔敖包一事。记载说,清朝时有一人游到狼山北,发现一山包上有一高大石碑。他上去仔细辨认,只依稀认出李陵碑几个字!此人如获至宝,回去告知有关人。随后,多人再探李陵碑,古碑已经不复存在!也是一个老牧民说,李陵碑被当地一个有身份的“头儿”,让人拉下山,深埋在河里了!问为什么,老牧民笑着说,还不是怕你们汉人以碑为界,来占这儿的土地吗?这话说得也很合乎情理。这件事儿挺有意思,故事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像李陵归附匈奴当了大官的人,临终尚有“传统观念”,考虑把他埋到靠近汉朝的边儿上(狼山也属阴山一脉,秦汉时称阳山,乌拉山支脉才称阴山),何况王昭君这样(或者一群)的女子呢!事实证明,后来在巴特尔敖包附近,被洪水冲出过马镫等汉代文物(现存内蒙古博物馆),对此事也是一个回应!所以王昭君留遗嘱不是不可能。

  三是,从《后汉书》发现昭君所生儿子叫伊屠知牙斯,本应“以次当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但是他的异母为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竟把伊屠知牙斯杀了!封建时代,一般都道母以子贵,儿子死了,昭君有何牵挂?还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夫家地位显赫,昭君可以放心了。落叶归根,她的归汉念头在两个丈夫死后会愈来愈强烈!

  从文献资料透视,东汉光武帝二十四年,匈奴的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比是呼韩邪的孙子,匈奴内部一直向往呼韩邪时期与汉期和平共处的黄金年代。所以昭君儿子被杀,大家有怨言。这时让比也称呼韩邪,表示出亲汉的进一步内附大势。

  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单于,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之后,“诏乃听南单于入居云中”,“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云中何地?过去一直是汉匈作战的前沿军事重镇。美稷何地?在朔方之南,今天的准格尔旗沙圪堵镇是也!把内地的重镇都让给了南单于,这个关系就不一般了!

  那么,孙子打起爷爷的旗号内附姥爷,王昭君则更应该内附了!笔者大胆设想,正因为昭君葬在云中这一带,她那不朽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才感召了孙子的南下,而且再次以呼韩邪的名义来与昭君奶奶会合,昭君神灵岂有不高兴之理?可以说,这是王昭君死后的又一功绩。

  过去讲历史,似乎是南匈奴内附了,北匈奴逃跑了。但是仔细读史,过去看法不对,请看史实:

  光武二十七年,北匈奴遣使诣武威乞和亲;光武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贡献,乞和亲;光武二十一年,北匈奴遣使奉献;永平七年,北匈奴遣使和亲;建初八年,北匈奴大人率众款塞降;永和元年,北匈奴屋储等率众降;永元九年,北匈奴遣使称臣……也就是说,北匈奴西遁的只是小部分而已,大部分也随同南匈奴南下内附了!从这一点透视历史,我们不能只承认王昭君和亲给边境带来六七十年的繁荣岁月,而是更长更长!所以说昭君虽死犹生,她的凝聚力、感召力,一直延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也许,这正是老百姓认可呼和浩特昭君坟是真的一样的道理所在。千百年来,没有一篇诗文记载有人到蒙古国、俄罗斯去吊唁、探望王昭君,特别是晋商,生意几乎做遍了漠北,也不曾听说漠北有个昭君坟。相反,呼和浩特的昭君坟1000多年来(从唐始),官吏也好,名人也罢,都慕而敬之地祭奠,立碑歌颂,发古忧思;老百姓更不用说了,一代又一代传诵着昭君娘娘的故事。

  有人说,挖开昭君坟看一下不就解决问题了?但是我认为不能挖。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不赞成挖。这个民族团结的象征,就像当地蒙古语说它是“铁木尔乌尔虎”(铁垒)一样,牢不可破,永不动摇!文/渠成荫

出处:北方新闻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意见邮箱 | 常见问题 | 全部蒙药
中国·内蒙古蒙药精品网 版权所有 TEL:15248009282
网管信箱 1149544351@qq.com